新聞中心
23年行業深耕細作,見證成長歷程
23年行業深耕細作,見證成長歷程
2018.04.09 閱讀:2496
工業4.0的四大創新實踐領域導讀:對于工業4.0并沒有一個指定的路線指示圖。關鍵是企業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切入點。這個概念正讓整個生產世界為之轉動:這其中產生的動態發展是新思想、新流程、新的商業模式的基礎。下面就隨華磊迅拓一起來了解一下相關內容吧。
每個企業都必須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工業4.0在企業中的實施。但是對所有企業來說,各部分的互聯都是實施工業4.0至關重要的基礎。這種互聯可以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體現,從工程流程到生產,再到具體的產品使用。它也可以體現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個別階段。就生產而言有以下實踐領域:
第一個重要的實施領域是圍繞生產鏈和企業內部軟硬件架構的融合。作為MES制造執行系統供應商,為了達到最佳表現,我們必須在ERP的粗略計劃數據上進行構建。為了給使用者真正創造價值,我們生成的信息必須無縫且符合要求地回流。網絡服務在這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需要與機器進行無縫無差的溝通。工業4.0最理想的狀態是由OPC-UA標準來支持這種溝通。只有共同協作才能使各個部件發揮各自優勢創造工業4.0所追求的更多價值。
數據當然占據著核心地位。這也產生了一個重要的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利用工業4.0收集數據,還是首先需要數據作為基礎,才能開始實施工業4.0的相應措施?當然,這兩個方面都很重要。豐富的生產、機器、人、流程、產品數據有不同的來源,并且可以運用在各種領域。
憑借全自動化的生產流程-這里我們以一個輪輞的生產為例,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工業4.0衍生出的各種可能:由ERP進行生產任務和預設值的規劃,然后轉交給MES系統。第一道工序產生的胚料經由X光檢查識別其形狀和大小,然后歸類到某個輪輞型號,再被打上清楚的系列號。接著,輪輞又被自動劃分到一個生產任務中,預設數據被傳送到相應的工位。根據輪輞上的系列號,每個工位存儲下實際生產數據并傳輸到下一工位,這些數據又會繼續影響機器的預設值。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全自動流程中,數據既是下一道工序的基礎,同時也是生產過程的產物。
各個工位根據系列號調整產品的要求,生產者會從這樣的高度靈活的生產中收益。機器工具的全自動、及時更換是實現靈活生產的前提。生產數據的自動化傳輸,是下一工序預設值的基礎,也為生產過程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質量保障。質量不再需要事后控制,而是在事前生產過程中即可控制和確保。
如上述輪輞生產這樣的全自動流程帶來的結果是,生產工人不再需要為生產過程的開機準備和預設值操作操心。手動操作的反饋將失去意義。將生產過程的結果和指標結合生產情況直觀的展示出來,并為之后的用戶互動做好準備就顯得尤為重要。簡單的說,工人們需要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得到正確的信息。
除了要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做信息準備,根據實際場景進行的互動也是工業4.0的特征。也就是說僅僅將正確的信息用于信息準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與用戶間的直覺的、符合實際情況和期待的互動。
這種互動為流程優化提供了可能。在生產計劃中可以找到很恰當的例子。要掌控生產環境中時常出現的變化,需要及時了解計劃的可行性。一個好的計劃工具應該可以實時的傳遞數據,保證靈活性。計劃工具要在短時內提取重要信息并直接按情況處理,從而優化開機時間、縮短生產時間等。通過處理實時數據,一個好的計劃工具將為工業4.0做出巨大貢獻。
一種分散的、可自我控制的計劃工具尤為重要。在未來的一些領域應該可以看到這種模式,但是就整個企業來說,我們認為這種模式還很難想象。人作為計劃者和計劃過程最后一步的決策者將在生產過程中保持其關鍵地位。
企業可以從其中的幾個領域出發研究現有系統,比如引入一個"簡單"的機器數據采集系統。經過軟硬件層面的集成,企業就擁有了全新高質量的數據。這樣也為工業4.0的其他舉措的實施也打下了基礎。然而,要實現飛躍性的發展需要依靠整條價值鏈的重新布局。一家企業不應該在這條變革路徑上尋求固定方案,而是將工業4.0看作是一個創新驅動力,它以現有技術標準為基礎為企業開啟新的可能。